2022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市委“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聚焦“三提三效”、聚力真抓實干,扎實做好“五促一保一防一控”重點工作,積極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全縣經濟整體保持良好增長勢頭,經濟總量晉位躍升,發展成績“亮眼”。12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9項指標增幅位居全市前三,分別是地區生產總值、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批發和零售業銷售額、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
初步核算,全縣全年地區生產總值108.98億元,跨越100億大關,同比增長14.1%,居全市第二,山區縣第二。連續兩年保持10.0%以上較快增速,全年增速高于年初預期4.1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增速3.4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增速9.4個百分點,順利完成政府工作報告目標任務,同時經濟總量從全省第81位升至第80位,連續兩年實現晉位升級。
(二)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9.53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42.31億元,增長32.9%;第三產業增加值57.13億元,增長6.3%。三次產業結構比為8.8:38.8:52.4。二產比重穩固提升,從2021年的30.4%提高至2022年的38.8%,提升8.4個百分點。
(三)生產供給總體平穩,重點行業支撐有力
農業生產基本穩定。全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06億元,增長5.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2%,拉動GDP增長0.6個百分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29億元,同比增長5.9%,居全市第二,山區縣第二。細分產業產品全面增長。其中,農業產值9.34億元,增長4.5%,對農林牧漁業形成有力支撐;林業產值3.03億元,增長11.3%;牧業產值2.96億元,增長5.9%;漁業產值1.06億元,增長4.0%;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0.89億元,增長4.9%;糧食播種面積7.41萬畝,增長1.6%;糧食產量2.78萬噸,增長3.8%;蔬菜產量4.96萬噸,同比增長5.3%;茶葉產量0.88萬噸,增長9.0%;水果產量1.23萬噸,增長3.3%;肉類產量0.64萬噸,增長9.2%;水產品產量0.22萬噸,增長1.4%。
工業增速逐步加快。全縣工業增加值34.12億元,比2021年提高13.2億元。增速達64.3%,比前三季度提升12.2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84.0%,拉動GDP增長11.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1%,比年初提高85.9個百分點,居全市第三,山區縣第二。重點行業貢獻突出。金屬制品業增加值增長66.7%,拉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9.8個百分點。水電產業增加值增長349.5%,拉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9.2個百分點。工業發電量達22.27億千瓦時,增長207.4%;工業用電量達19.08億千瓦時,增長692.8%。企業經營效益持續提升。全縣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同比增長94.9%,工業產品銷售率達96.3%。1-11月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321.3,提高105.9個點,成本費用利潤率提高0.2個百分點。
服務業持續恢復。服務業增加值57.13億元,增長6.3%,比前三季度提高1.7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6.8%,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8.56億元,同比增長6.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8%,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37億元,同比下降0.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0.1%,拉低GDP增速0.01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56億元,同比增長3.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0.5%,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金融業增加值8.68億元,同比增長17.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11.6%,拉動GDP增長1.6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增加值6.89億元,同比下降2.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1.5%,拉低GDP增速0.2個百分點。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9.55億元,同比增長5.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8.2%,拉動GDP增長1.2個百分點。
(四)消費需求穩步恢復
市場趨勢持續回暖。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75億元,同比增長5.2%,居全市第三,山區縣第二,比去年同期提高3.2個百分點。分規???/span>,限額以上零售額6.51億元,增長13.4%,居全市第六,山區縣第四;限額以下零售額23.24億元,增長3.1%,居全市第五,山區縣第三。限上限下結構比為21.9:78.1。分行業看,貿易業整體增長。批發業銷售額60.78億元,增長16.3%,居全市第四、山區縣第三;零售業銷售額26.94億元,增長10.3%,居全市第二,山區縣第二;住宿業營業額5159萬元,增長6.2%,居全市第二,山區縣第一;餐飲業營業額5.52億元,增長10.4%,居全市第一。
居民消費能力持續提高。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608元,比上年提高1203元,增長6.5%,居全市第二、山區縣第一。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475元,比上年提高1288元,增長5.8%,居全市第三、山區縣第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413元,比上年提高1148元,增長7.5%,居全市第二、山區縣第一。
(五)民生服務持續夯實
財政保障穩固提升。全縣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4.11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同口徑增長17.1%,居全市第五,山區縣第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62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同口徑增長25.1%,居全市第三,山區縣第二。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71億元,增長2.6%。民生財政支出17.11億元,占比達86.8%。其中教育支出3.51億元,增長2.7%,占比達17.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90億元,增長3.3%,占比達14.7%;衛生健康支出1.90億元,增長15.5%,占比達9.6%。
信貸支持持續加強。12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01.38億元,比上月增加6.62億元,比年初增加24.53億元,同比增長31.9%,居全市第四,山區縣第三。其中住戶貸款59.72億元,增長17.5%;企事業單位貸款41.66億元,增長60.0%。2022年轄內工行、中行、建行投放核電、高速、新能源科技、抽水蓄能等領域的中長期貸款以及短期貿易融資有效輔助縣域經濟加速發展。存款方面,12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89.99億元,同比增長14.2%。其中,住戶存款63.08億元,增長18.3%;非金融企業存款12.92億元,增長29.2%。
城鄉收入穩固提升。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97元,比上年提高1869元,同比增長7.0%,居全市第二,山區縣第一。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93元,比上年提高2040元,增長5.8%,居全市第三,山區縣第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43元,比上年提高1787元,增長9.0%,居全市第二,山區縣第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1.72,比上年縮小0.04,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六)投資動能回升不足,部分行業有待提振
2022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由1-2月的增長21.3%,持續回落至全年的-29.5%,呈現明顯的前高后低態勢,后續投資項目接續不足,各項投資均為負增長,其中,建安投資下降33.8%,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45.7%,基礎設施投資下降23.0%,工業投資下降37.6%,制造業投資下降28.5%。房地產業、營利性服務業較為低迷。商品房銷售面積11.16萬平方米,下降41.4%;商品房銷售額7.60億元,下降46.6%;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下降42.2%。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年。全縣需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